2018年12月29日,广州市教育局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文件,公布了2019年及以后的中考政策。2021年起,广州中考改革政策实施新的考试制度、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和新的招生录取机制,实行13个科目“全科开考”,实施对象是2021年至2023年的初中毕业生,于2023年12月届满。
2023年1月30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在2018年发布的中考改革试点文件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近年来关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教育评价、“双减”、职业教育改革等决策部署,促进减负提质,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考改革、“双减”(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新”(新课标、新教材)等义务教育阶段改革政策的实施,其核心都指向了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新时代的重大教育实践课题。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2015年9月1日,华外作为当时的华南师范大学旗下唯一一所附属外国语学校敲响了开学的钟声。小学一至三年级、初中一年级共428名学生开启了全新的成长之旅。
“更中国 更世界”是华外的核心办学特色。从字面意义便知,华外的办学定位是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华南师范大学驻校专家的指导下,年轻的“华师附外”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逐步建立了基于国家课程的多元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从一开始便锚定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教育政策的更新和学校自身的发展,2021年,原来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变为现在的“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华外”是原来校名的简称,它承载了学校的历史;“同文”源自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意为“习西文西学、拓中外交流”,它代表的仍是学校“融汇中外 卓尔不群”的校训精神。
校名的变更没有改变华外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初心。相反,学校在“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更加坚定了优质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特别加强了九年一贯课程、活动、资源的整合,敢为人先地融合国家课程与IB课程大纲,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入“PBL项目制学习”课程,“探究式学习”也成为课程和教学的常规,校长、老师和学生们在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学校的坚持和创新,以中考成绩的逐年突破给予了积极回应。特别是2024年,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进入中考成绩第一梯度的学生占毕业年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31名学生中,有22人是校内“小升初”直升学生;其他梯度的达成率较往年均有大幅提高。被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录取的学生人数较往年提升了几倍,超过了毕业生总数的一半。
学生参与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竞赛也收获满满,特别是英语、数学、物理、体育、人工智能等学科,相比往年都有质的飞跃,九年一贯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
虽说中考成绩是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但九年一贯制给学生带来的收获远大于一个考试分数。在华外,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特长培养成为了师生和家长的共识。
优美的校园环境、熟悉的同学伙伴和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心态放松,敢于表达自我。系统进阶的选修课程、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贯穿小学和初中九年,始终不离成长和发展的“主线”;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同学,有助于学生们从小建立多元国际的视野。最令人牵绊的,是每年藏在毕业纪念雕塑中“时光胶囊”里那封《写给20年后自己的一封信》,那是母校和时光赠予华外学子一份特殊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