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如何陪伴孩子拥抱未来?
教育变革与学校转型何去何从?
……
1月11日,「教育新说」“2025家庭教育主题论坛·教育领航者同学会暨 2024年度教育领航单位致敬盛典”在广州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聚焦“明天已来!——AI 浪潮下的教育变革”的主题,由广州同文教育研究院联合羊城晚报社共同主办,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为学术指导单位。
这不仅是一场教育界的盛会,更是一次跨界的前沿探讨,聚焦于“AI浪潮下的教育变革与学校转型”这一重要主题,共同探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上午的家庭教育主题论坛,熊璋、刘良华、朱子平等一众教育人士围绕AI时代如何做好校家社协同育人展开讨论,在AI时代,应当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家长,如何让孩子不沉迷网络成为讨论焦点。“我们不是跟孩子抢手机,而是跟手机抢孩子。”“美好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鼓励父母亲在孩子面前‘撒狗粮’。”现场专家们金句频出,让家长们收获颇丰。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良华
华外党支部书记、总校长朱子平
下午场的教育领航者同学会聚焦AI浪潮下的教育变革与学校转型。老师是否会被AI淘汰?会上,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指出,无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教师应永葆育人初心,精准把握和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与个性特质,及时给予个性化关怀和呵护,使学生在“冷冰冰”的人工智能世界里,依然能够感受并持续传递人性的温暖,真正成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传统老师要想不被淘汰,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师立身之本。”
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叶丽琳、澳门中西创新学院校董仲伟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坪四位导师,来自全省20多个中小学校的校长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答辩课,围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如何落地生根”这一主题展开限时答辩,虽然每个人只有3分钟时间,但大家对人工智能教育观点纷呈,为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带来了深刻的思想碰撞和启发。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叶丽琳
叶丽琳强调,AI的颠覆性在于它改变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从传统的逻辑学习转变为利用大模型快速获取信息。她指出,教育需要适应AI带来的变化,重新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才有价值,什么样的学校才是令人向往的。未来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情感和沟通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澳门中西创新学院校董仲伟合
仲伟合则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了AI翻译机器超越人类翻译的现实,强调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生根的关键。他指出,数字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实现AI教育的重要基础。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
李盛兵指出,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未来的教师将是“双教师”模式,即数字教师和传统教师的结合。他建议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AI应用课程,让学生学会使用AI工具,而不是禁止他们使用。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坪
陈坪则从AI的跨界和越界问题入手,强调AI应该是我们的赋能手段和工具,而不是替代人类的存在。他提出,AI素养的培养更多地依赖于实践和探索,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
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双语部中学校长秦金华
“技术浪潮席卷而来,避无可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踏浪而行’。”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双语部中学校长秦金华表示,中小学教育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之余,更应当避免陷入被技术“裹挟”的困境,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思考教育的“变与不变”。秦金华指出,要把握技术工具之“变”,把AI作为提升师生、家长素质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切实抓手;技术浪潮下更要坚守教育人的本质情怀,落实“立德树人”这一始终“不变”的教育使命。
在活动刚开始,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吴颖民以AI形象从大洋彼岸给现场发来“贺电”。作为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吴颖民校长率先拥抱AI,分享了他对AI对教育变革带来的深刻见解。“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应用,应当更快、更多、更广泛。”吴颖民表示,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要用好这三大关键抓手:
一是要把人工智能作为关键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日常中;
二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育人方式的赋能作用,有效提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要解决教师的素质素养问题,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专题培训,推动教师对人工智能有更多的认识。“只有在学习、了解、应用当中,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人工智能背后的利与弊。”
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理念走过了十年育人之路。十年耕耘,硕果累累!学校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正是因为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协同,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每学期设置教学开放周,让家长走进校园,与孩子同窗。创新开展以学生主导的家长会、“幸福分享会”、家校生三方会谈、升学规划会谈等家校沟通活动,让家长深度参与孩子的成长。学校重视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校长接待日;成立家长成长学院,助力家长的成长;成立家长讲师团,家长摇身变为老师,走进课堂;同时,学校还组织各类讲座和工作坊,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在成立十周年之际,荣幸成为广东省家教会的副会长单位。现场,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祁丽珠女士为学校成为省家教会的副会长单位颁发牌匾,学校领导、家长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正如华外总校副校长兼创新融合部校长黄彦在会上所说,我们“不仅是家长,更是教育合伙人”“不仅仅是三角形,更是等腰三角形”“基于AI超越AI”。未来学校将利用AI工具等,继续做好家校工作,学校与家长友好沟通与合作,为成长赋能!
见证广东省家教家风志愿服务队华外同文外国语分队的成立